01、 北宋宰相王安石:抽干梁山泊的水。
02、 元世祖忽必烈:黄河通航青藏地区。
03、 忽必烈想好了就开始行动,他派遣了大臣蒲察都实、阔阔出等人,让他们持金虎符,作为招讨使,前去寻找河源,以便规划航道。
04、 不过这个想法不切实际,黄河上游都是大峡谷,通航的河道很少,下游都是地上河。所以忽必烈希望利用黄河通航青藏的想法落空了。
05、 王安石何等人物,从刘贡父调侃的话语中就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,就不再理会这件事了。当然也有人记载说是太湖,就不再细说了。
06、 计划很美,现实很残酷。王安石想了一会儿,提出了一个问题,梁山泊排出来的水应该放在哪里?当时王安石的朋友刘贡父也在一旁坐着。出处 wENZIjI.cOM
07、 《河源志》:有泉百余泓,或泉或潦,水沮如散涣,方可七、八十里,且泥淖溺,不胜人迹,弗可逼视,履高山下瞰,灿若列星”
08、 王安石是宋神宗时期的宰相,为了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面貌,改变宋朝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,在宋神宗的支持下,王安石大刀阔斧地推出了变法。
09、 元朝是我国古代疆域最为辽阔的王朝,其首次将青藏,云贵,蒙古等地纳入版图。不过由于疆域辽阔,交通落后,人员往来,货物运输极不方便。
10、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就想通过黄河通航吐蕃。他认为黄河经过中原,从夏朝大禹治水开始,才知道是从积石山出来的,汉朝唐朝都没能探析其源头。
11、 北宋时期,梁山泊水域面积大,横跨东平、台前、梁山、汶上四县,是一个巨大的湖泊,当然号称号称八百里水泊梁山。排干梁山泊在当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。
12、 蒲察都实等人将一路所见绘成图,带回京城,向忽必烈报告。忽必烈非常高兴,觉得自己通航青藏的想法可以实现。于是命令工匠造船六十艘,作为出航河源的工具。
13、 刘贡父当然知道这件事不靠谱,王安石不过他没有直接反驳王安石。而是以开玩笑的方式说:这件事不难,在梁山泊旁边再挖一个梁山泊出来,就可以容纳排出的水了。
14、 当时有人给王安石就献策,将八百里梁山泊的水排干,可以得到万顷良田。王安石听了很高兴啊,如果这个计划成功,那么朝廷就可以增加很多税收,而百姓也可以得到实惠。
15、 蒲察都实从积石山开始沿着黄河一路逆流而上,最后他们认定黄河源头是位于扎陵湖西面的星宿海一带,那里泉水有白余处,荒无人烟,从高山上往下看,如同天水灿烂的群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