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、 相: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。
02、 九鼎也被夏朝、商朝、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。
03、 阴:山的北面,水的南面为“阴”。
04、 “向”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。
05、 据《汉书》中记载,周显王时,九鼎沉没在彭城泗水之中,从此就再无下落。
06、 上文中提到的“冀、雍”,是古时九州中的两个州。
07、 从前有两个老翁,住在同一个乡镇里。甲翁的妻子和子女出门了,只有他自己一个人。
08、 古时降水丰沛,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。因而“州”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。
09、 指“面对,朝着”。如《狼》:“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。”wWw.wENZiJI.CoM
10、 说“向”:“向”的本义是“朝北的窗户”。
11、 “州”字最初的本义是高于水面的陆地。《说文》中称:“水中可居曰州。”
12、 指“方向,方位”。如“晕头转向”,“东向驰去”。
13、 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,令九州贡献青铜,铸造了九鼎,集中于夏王朝的都城。每一只鼎象征着一个州,上面刻着这个州的名山大川和奇珍异宝。
14、 指“刚才”。如“听君向言”,意思是“听了您刚才的话”。
15、 指“接近,临近”。如“向午”指将近中午,“向早”指凌晨。
16、 文中二翁虽然年过六十,但是热爱生活、乐观向上,互相勉励共登泰山,用实际行动证明了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。
17、 “九州”最早出现在《尚书·禹贡》中,分别是豫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梁州、雍州、冀州、兖州。
18、 指“从来”、“向来”。如《三国演义》:“臣向蒙国恩,刻思图报”。
19、 后来,“九州”也成为了中国的代称。如陆游在《示儿》中写道: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”
20、 指“以前,过去”。如上文中的“向吾远游冀、雍”。又如,《桃花源记》:“寻向所志”。
21、 翌日,二翁偕往,越钱塘,绝⑦长江,而至泰阴⑧。夜宿,凌晨上山。乙翁欲扶之,甲翁曰:“吾力尚可,无需相⑨扶。”自日出至薄暮⑩,已至半山矣。
